双一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继教 来源:人民网 2022-03-09 17:50   阅读量:19316   

双一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双一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清华大学学生在马约翰杯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日前,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标志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有哪些新使命,新要求需要把握哪些重点高校如何跟进落实听听代表委员们的关注与思考

   嘉 宾

   王树国代表

   林忠钦委员

   王焰新委员

  1.开新局,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与首轮双一流建设统筹推进的要求相比,日前启幕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用了深入推进的表述这意味着什么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林忠钦: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意味着在首轮双一流建设中取得的经验要进一步推广,而一些尚未完成的工作还需接续奋斗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把服务国家作为价值追求,全面提升建设质量,将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面临的紧迫工作主要有三个:一是加强科研创新策源能力建设,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和基础前沿研究领域更好地前瞻布局二是加强知识创新联盟建设,促进知识链,创新链,行业链,产业链,社会需求链的协同创新与系统集成三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推进内部治理,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王树国:深入推进,意味着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更加突出重点,聚焦难点,围绕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优化布局,强化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和高质量建设,也进一步体现直面问题与挑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的坚强决心。《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妇幼健康服务内涵不断拓展,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实施教研一体,产教融合,学科交叉,协同育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以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牵引,推动大学更加深入地融入社会,不断产生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文化,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20年,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分别为94%和95%,分别比2010年提高3个和7个百分点。

   王焰新:从统筹到深入,意味着双一流建设迎来新起点,进入新阶段。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需要闯三关一是涵养创新生态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坚持特色立校,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邯郸学步在一流学科建设中,要在学科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科研方向和成果,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形成特色二是促进学科汇聚目前高校的学科壁垒问题依然存在,双一流建设高校要更加重视促进学科汇聚,打造多学科参与的学术共同体,构建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三是推动成果转化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加大力度建设科研产业孵化基地,应用技术研发平台,有效提升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更好地支撑高质量发展

  2.强筋骨,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主持人: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强调,要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基础学科人才

   林忠钦:针对基础学科理论性强,创新难,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应以培养未来顶尖科学家为目标,构建基础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高质量一体化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课程方面,对基础学科本硕博课程进行全局规划和贯通设置导师方面,为不同阶段的学生配备不同数量的导师,加强导师指导科研训练方面,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

   还要处理好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大力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学术交流,增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开放性,另一方面,建立基础学科本硕博更换学科专业,学位层次的通道,畅通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之间的转换。

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王树国:加强顶层设计,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基础学科研究,基础学科建设以及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贯通起来,把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和育人优势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贯通培养,前后端双导师培养机制等模式路径,把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贯穿培养教育全过程加强对基础课教师队伍,实验室教学队伍,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探索实施基础学科长周期评价体系,为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创造宽松包容的环境

   建议从国家层面设立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专项,通过稳定支持,让基础学科人才甘坐冷板凳,勇为开创者,闯进科研无人区,争做学科领航员。

   王焰新:一要推动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和贯通,创造有利于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良好教育生态二要发挥高校培养基础学科人才的主力军作用,打好基础学科专项建设组合拳三要建立健全适应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3.优环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主持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应如何优化人才发展制度环境。

   林忠钦:一方面,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深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各类人才投身双一流建设的主动性大力引进世界顶级,学术思想活跃,可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高精尖缺人才,全方位支持青年人才,建设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制度平台,成长环境,通过学术引导,平台支撑,以老带新等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给予全面关怀,下大力气全方位培养,留住,引进,用好,发展好人才

   王树国: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建立资源与人才联动协调机制,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质量导向,完善基于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制度,强化同行评议机制,深化代表作评审制度,完善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的制度,充分激发和释放人才活力,加强人才服务保障,进一步完善服务人才的工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人文生态,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王焰新: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突出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2020年,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3052家;妇产医院807家,是2010年的2倍;妇产科医师28.5万,比2010年增长57%(4)。2012年以来全国住院分娩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2020年为99.9%,比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7%,比2010年提高8.7个百分点,明显高于《纲要》“达到85%”的目标。。

   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一以贯之,不断深化:继续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深入推进破五唯工作,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完善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

   对存在不足的方面,推进改革,持续创新:聚焦攻克卡脖子技术,探索开展联合攻关的人才使用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高校与企业行业等主体协同创新机制,助力青年人才成长,完善对青年科研人才的支持政策,加大不同类型高校试点探索,加强对基础学科和特色行业高校的支持力度。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友情合作